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
附件1
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专利制度作为激励和保护创新成果的有效手段,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规范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深入地诠释我国现行专利法律制度框架下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审查政策,回应创新主体普遍关切的热点法律问题,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现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
第一章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常见类型及法律问题
本章简要分析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常见类型及热点法律问题。
1.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类型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解决方案通常涉及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或领域应用。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涉及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的相关专利申请成为新的热点。
1.1 涉及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本身的相关专利申请
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即高级的统计和数学模型形式,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这些算法或模型构成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它们能够模拟智能的决策和学习能力,使得计算设备能够处理复杂问题并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相应地,该类型的专利申请通常涉及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本身及其改进或优化,例如,模型结构、模型压缩、模型训练等。
1.2 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或领域应用的相关专利申请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或领域应用的相关专利申请,是指将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融入发明创造中,作为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方案的内在部分。例如: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图形锐化技术的新型电子显微镜。此类型的专利申请通常涉及将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用于实现特定功能或应用于具体领域。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实现的功能。通常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计算机视觉,使计算机能够“看到”和理解图像或视频;语音处理,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知识表示与推理,表示信息并使计算机能够解决问题,包括知识图谱、图计算等;数据挖掘,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中识别出潜在模式、趋势或关系等信息或规律。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将其应用到具体领域中。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领域应用,是指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各类场景,例如交通运输、电信、生命和医学科学、安全、商业、教育、娱乐、金融等,在各行各业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水平。
1.3 涉及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的相关专利申请
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是在发明过程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得到的发明创造。此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类似于信息处理器或绘图工具等。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识别特定蛋白质结合位点,最终获得的新型药物化合物。
1.4 涉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的相关专利申请
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是指人工智能在没有人类实质性贡献的情况下自主生成的发明创造,例如,由人工智能技术自主设计的食品容器。
2.
热点法律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在专利审批各环节会涉及不同的法律问题。常见的法律问题例如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或生成的发明的相关专利申请的发明人身份问题,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相关专利申请的客体和充分公开问题,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或领域应用相关专利申请的客体、充分公开和创造性问题,以及上述各类型专利申请都可能面对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等。
2.1 发明人主体适格性备受关注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欢迎V我:13060107325
上一篇:关于商标注销程序的指引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