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审查是否需要从企业专利布局的角度看审查标准的一致性?
专利审查是否需要从企业专利布局的角度看审查标准的一致性?
一、企业专利布局的新动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水平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专利数量的爆发性增长,我国年度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国家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之后,如何提高专利质量成为了当务之急。专利局也提出了质量提升工程,很多大中型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也迫切的需要从补贴型,粗放型专利申请向精准化,体系化的战略型专利布局方向发展。这种转变,也意味着我国的专利质量和结构体系出现一个重大的质的变化。
二、专利包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正是在这种变化的驱使下,企业开始认真考虑专利的本质。首先是企业内部需求的改变。过去企业为了获取类型补贴,免税等政策,申请了大量的与企业本身技术,产品不太相关的专利。而随着授权专利不断积累,原来的补贴等营收已经不能在平衡企业的专利维持费用支出。这个时候,企业要么压缩申请预算,要么放弃无用专利。就在企业内部这种激烈矛盾的对抗中,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初期专利申请无规划的盲目性。
其次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的企业竞争,专利已经是一个不了回避的挑战,或者说是机遇。以前专利行业只是饭桌上谈论的国内的专利池,专利保险,专利运营,NPE,现在都已经开始明里暗里的落地生根,甚至开花结果。加上各行业专利诉讼的日益频繁,今后的专利作战模将从游击队演变为集团军。企业如果不懂这些,甚至不知道这些,必将会成为游戏规则以外的鱼肉。
敏锐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专利布局重新被企业高层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从产品或技术的预研,立项,实施到最后结题,专利部门全程参与专利挖掘与布局工作。这样,从企业的本身而言,这样挖掘出来的完全围绕企业技术成果专利包,是非常具备实际价值的,将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今后的技术产品竞争奠定基础。
三、审查制度的不适宜
企业已经把大礼包准备好了,能不能成为真正的黄金大礼包,最终要看专利局收不收。客观公正准确及时,专利审查最基本的原则,但是这个原则的要求太过宽泛,因此,专利局在执行层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制度,来确保审查的公平公开公正。其中与企业专利布局最密切相关的制度是案件随机分配、审查员系列申请提案请求(对应于企业的专利包)以及审查标准一致性、系列申请会审制度等。
关于这三个制度,第一个是为了保证审查的公正性;第二个主要是从保证审查标准一致以及节约审查成本角度的考虑;最重要的第三个,是为了保证系列申请的审查质量。虽然专利局一直在加强审查标准一致性建设,但是,鉴于前两个制度的原因,具体的,随机分配导致了企业的系列申请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审查部门,甚至各地的审查协作中心;系列提案并非强制性要求(至少笔者离开审查员岗位的时候是这样),会因为专利包的公开时间、涉及IPC领域等因素影响,可能也不会统一让同一审查员进行审查。
这样可能会出现各个审查员在对企业的专利包的审查过程繁复,审查标准执行一致的执行难以完全落实等问题。加之专利局目前对系列申请是否属于低质量申请管控非常严厉,而对于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的技术方案原创性程度、创造性高度差异又很大,就会出现企业专利包授权情况不明朗,进而导致企业专利战略的不完善甚至完全失效。
四、建议适当调整审查方式
既然可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那么笔者建议专利局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和调整相关审查制度,以适应现在企业专利战略的新变化。例如对于企业特别关注的专利包,安排高级别审查员进行审查员,或者是成立专案小组进行多人审查,或者对会审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的执行审查标准一致性。
笔者曾经从事过多年的审查员工作,也深入到企业做过专利服务,对我国专利审查工作的飞速发展、企业思维的快速转变有着深刻的感受,同时也相信随着专利局审查工作改革的深入、企业专利战略变化诉求的强烈,各项专利工作将处于一个重大转变期,而这更需要各方面及时的沟通各自变化与诉求,切实的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科学化发展。专利申请咨询Q2424604041,群171078453
欢迎V我:13060107325
上一篇:专利的“发明人”无法再变更了
下一篇:有陌生人来无效你的专利?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